在中國,究竟什么人在做廢品回收?
據官方統計,2017 年全年北京共產生了約 900 萬噸生活垃圾,平均每天 2.5 萬噸。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有回收價值的“廢品”,或者叫“可回收物”。這個比例大概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即為270 萬噸的可回收物,而其中的近9成都得到回收。
要知道,在美國環保理念和政策...的加州,這個比例也只在 35%左右。事實上,北京地區9成的廢品回收率,比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和地區都來得高。而這主要歸功于中國城市中由拾荒者和商販組成的、龐大而高效的“非正規廢品回收體系。
正規化”改造至今尚未完成
主要是因為目前由拾荒者組成的這套回收體系運行有不可比擬的優勢:靈活、低成本、從業人員勤勞肯干、經驗豐富
而從2000年到2018年的近20年時間里,各地政府嘗試建立多種回收體系,.終都因配套設施,管理政策的缺位而不了了之。
但在大眾眼中,對于內蒙古廢品回收人員的印象還停留在不規范的“雜牌軍”,是臟亂差的典型代表中。但其實廢品回收本質上屬于“勞動密集型的技術活”,之所以會給公眾留下臟亂差的觀感,是因為用地的不穩定還有缺乏足夠的基建投入。
為了能夠節省成本,拾荒者體系里的這些“雜牌軍”在倉儲衛生條件,運輸保障、回收規范化操作,甚至在著裝上都能節省便節省。但是如果把這些問題全都丟給企業或是這些拾荒者解決的話,成本會非常高昂,回收將變得不可持續。
今后,垃圾回收將何去何從
如果我們的城市擁有完善的垃圾分類體系,那么所謂“非專業”的拾荒者回收體系將得到真正的“專業化”升級?;蛟S有一天,經過系統的培訓,這些被稱為非專業的“拾荒者”,可以變成真正的“垃圾分類..”,可以成為城市廢品回收的托舉者。